几种猪牛卤肉,一盘黑白分明中点缀着金黄姜丝和青绿蒜苗的木耳炒莲藕,一盘香菇烧油菜,再加上香芹猪肉饺子,就是除夕年夜饭的全部。我并不觉得过于简单或寒酸,反正就老两口,多了反而是浪费或免不了吃剩。排场从来都是做给外人看的,关起门来还是顺心顺口来得实惠。
唯一遗憾的是没有碰杯饮酒的对象,我那口子滴酒不沾;只得独酌,而且是除夕。我想在当今中国,这大概不会是很小概率出现的情景吧。唐代李白独酌,“举杯邀明月”;宋代苏轼独酌,“把酒问青天”;清代纳兰容若独酌,“生怕芳尊满”;当代鲁迅独酌,“漏船载酒泛中流”。当今空巢、准空巢家庭不少见吧,独酌老者应是不在少数。

独酌之中,管不住的大脑不断冒出许多与酒相干的思绪。孤独,是第一个跳出来的词。顺着它展开想去,觉得这是一个大题目,其深其广,竟可无垠。说到底,人生就是一场没有回头路的孤独之旅,除了双胞胎或多胞胎外,人都是独自降生到人世间的(严格地说,双、多胞胎也是分别独自降生的)。以后父母家人同事朋友的陪伴,都是取代不了你作为个体必须独自面对、解决各种任务,从物质的到精神的。所以有段子说某某人亲自饮食如厕等等,那真是无可替代的。是桎梏?是恩赐?是麻烦?是享受?还是兼而有之?
因忧惧孤独而怕独处的人不会少,否则就不会有各种相聚行为的发生。需要共同面对难题而聚集,可能这是从兽到人免不了的行为延续。记得有个西方哲人说过,人有两个本质性的毛病,就是懒惰和怯懦。怕孤独的本体原因,也许也不外这两个吧。

聚而为社会,本不是坏事,恰恰相反是人类生存的必须;但是入群却丧失了自我,如成蔓延之态必导致迟滞人类前进的脚步,难免不成悲剧。因为人类每一步前进,都离不开创新的思维,大胆的探索,突破的行动,而这些全是从独立思考中的产生出来的。这也是人之所以为人,从而自野兽世界脱颖而出的根本原因。丢掉了这个根本,侈谈人类社会的梦想、进步,岂不是缘木求鱼。所以,我们不能因为怕孤独、又因为懒惰和怯懦,却迈入倒退的行列而不自醒。
其实,独处并不一定意味着孤独。你外出融入自然,会遇到“秦时明月汉时关”,会登绝顶“一览众山小”,会“阅尽人间春色”;你打开书卷,会有古今中外的各种朋友为你描摹自然,品鉴人物,讲奇闻轶事,剖析人心事理,能让你或会心一笑,或流泪不禁,或点头称是……总之你会乐此不疲,再也不会觉得孤独。
人在社会,为了方便管理,总会有人用思想的方式来组织大家的行为,那就是简单地统一认识,因此信任乃至信仰是人类社会之必须。事实上,信任和信仰的基础,就是一个“信”字。信须是在认识、认同的基础上,而且不是盲目的、迷信的,是经得起怀疑和比较鉴别的。马克思给女儿燕妮的座右铭是:怀疑一切。请注意是怀疑,而不是质疑。区别在于:怀疑是无预设和成见的观察和思考,进程的最后可能导致相信甚至信仰;质疑却是以已有的定见,去非难和否定。因此,马克思提倡的怀疑一切,是宝贵的指导。事实上,人类的一切进步,尤其是科技的进步,无一不是在怀疑已有成果的起点上迈步前行的。不准疑,大可引人生疑!鼓励疑,反倒是真正自信的表现。
我们的祖先造字组词,是有大智慧的。信仰一词,信在前,仰在后,就大有讲究:先信而后仰,断不可颠倒顺序。并且信是相信而不是迷信。这与上文关于怀疑一切的观点是一致的。因仰而信,就是一种迷信,是一种愚昧表现。或因威权而信,也是如此,都不外懒惰和怯懦所致。
除却思想,行为上的盲目跟风从众,人云亦云,也是懒于思考和畏惧强势的表现。这正是中国自古以来专制皇权所希望的民众状态,自古“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防民之口胜于防川”的封建统治的传统,愚民易治嘛!纵观国史,放眼世界,独立思想、自由表达、有法有度、有理有节,此方为开明盛世。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所以,只杯独酌,任思想自由驰骋,是不会像陈子昂那样“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时代大势是前进的,我更愿意吟诵稼轩的句子:“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退休干部 谢远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