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离退休干部局万寿路活动站上有位“年轻”的离休干部,他爱读书看报,时常到站里与年轻同志探讨时政新闻;他是尽职尽责的党支部书记,既带领老同志与时俱进跟党走,又关心关爱老党员,传递组织温暖;他善于观察思考,对我国市场经济、乡镇企业的发展始终保持关注;他在做好支部工作的同时,不忘家庭角色,堪称模范丈夫。他就是平欣,今年86岁,一位爱学习、爱工作、爱生活的优秀老党员。
学习的领头雁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平欣从1948年开始参加工作,新中国成立后被组织安排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专业,再到农业战线工作的几十年里,无论工作再忙,也从未间断过求知的脚步。如今已到耄耋之年的他,对学习的热情却不曾减退。了解平欣的人都知道,他家里有一个“宝藏”,就是几乎占据了一整面墙的书柜,上面既有《乡镇企业文献法规汇编》《乡镇企业经营管理》等专业书籍,也有四书五经、百家学派、唐诗宋词等历史书籍,当然也少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纲要》《理论热点面对面》《社会主义研究》等经典理论书刊。他经常沉浸在书房里,一看就是一整天,所作的学习笔记足有厚厚的一摞,从学术著作到文史哲学,从大政方针到日常生活,其学习涉猎之广,用心之深令人叹服。
平欣不仅爱学,更善思,离休多年,平欣却依然保持着对专业领域的关注,对时政的思考,是一位有市场经济思维、跟得上形势的“时尚达人”。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作了重要讲话。看完新闻,平欣难掩内心的兴奋,兴冲冲地找我们,他自己概括说总书记讲了“五六七八九”……这让一头雾水的我们,在认真学习了总书记的讲话后才悟透其中的含义:“民营经济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有趣的解读让人眼前一亮、记忆深刻,在跟进党中央政策方面,他从不掉队。

平欣常说:“一名合格的党员只有在思想上常学常新,工作上才能跟紧党的脚步。” 离休以来,平欣倾心倾力关注农业发展,他对“三农”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政策变化的理解,正是他不断学习的缩影。平欣在《新时代土地托管模式助力乡村振兴》一文中谈到:“在我国改革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农民创造出了土地托管经营模式……这一新型模式虽带来一定的风险,但不失为农户与农业现代化相衔接的一种方式。”文章详细阐述了土地托管模式在保证农地性质用途、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农业科技应用等方面的作用,系统论证了新模式推广的可行性,为推动土地经营模式创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高农民收入提供有益的借鉴。
平欣对学习的执着和热忱源于他年轻时的经历。平欣出生在战乱年代,贫苦人家出身,衣食尚难,谈何读书?抗战胜利后,国家开办扫盲班,他深知学习机会不易,如饥似渴地恶补知识。因为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平欣得到了组织的关注,被组织送到河北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学习,就这样,靠着对学习的执着和热情,他抓住了机会,实现了人生的第一次飞跃。大学毕业后,贫苦孩子出身的他毅然选择“农业”系统,在原农业部乡镇企业领域工作,1993年11月,从中国乡镇企业总公司总经理岗位上离休。他说:“从乡镇企业诞生之日的‘异军突起’,到现在民营企业的迅猛发展,我们一朝不学习,就跟不上发展大形势。” 乡镇企业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进程,就是平欣求知的历程,他为之付出的心血,从未止步。
学而不思则罔。平欣始终带着问题学,带着思考写,把学习的成果融入生活,融入“三农”领域。站上组织党务干部参观了改革开放40年成就展,平欣被巨大变化深深吸引;结合学习习近平同志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重要讲话精神,他连夜撰写了《从乡镇企业的变化看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的学习体会,将学习体会及时分享给老同志。他结合对习近平“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的学习,撰写《新时代土地托管模式助力乡村振兴》《关于农产品加工工业的思考》。他离休以来笔耕不辍,写下了10余万字的文稿,为助力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奉献余热。
群雁高飞头雁领。作为“头雁”的平欣,正按照总书记“脱贫路上一个也不能少”的要求,在组织学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上让老同志人人参与,一个也不能掉队。
阳光的“80”后
“我是个80后!”
当我们第一次从平欣口中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极力搜索“80后”的印象:应该是有别于70后和90后,满怀理想、充满斗志,对生活每天都充满着希望,怎么也不会与86岁的平欣划上等号。
平欣很正统,每次参加会议或组织活动,都是标准装束,从没有过“随意”:笔挺的中山装常年在身,里面装载着岁月的痕迹;浅蓝色风衣,在向我们表达着“春和秋”的季节问候;藏青色的老年鸭舌帽下,和谐的眼神中透着威严,左胸前的党徽,时刻提醒着我们一名共产党员的身份……
这套装束下,我们绝不会想到平老是“80后”的心态,更多的是从他每次风风火火的脚步里,让我们感受到与他年龄不相称的活力。随着深入接触,从老人身上感受到的慈祥与关爱,见多必然生情;他是一个见了还想再见的正能量老人……
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群体,一旦离开身处的领域,信息的获取和知识的更新难免滞后。谈及国有企业改制、国有资产上市,有的老同志不理解,唉声叹气,恨铁不成钢之情溢于言表,他们问平欣:“这样搞下去,国有资产不就流失了吗?”平欣就结合自己的所学所思,跟他们讲:“过去我们的国企在很大程度上延续着单调的激励机制,分配方式采用平均主义,端铁饭碗吃大锅饭,员工签订长期合同有恃无恐,积极性难以调动起来,企业经营效率难以提升,你们看着不着急?”他进一步说:“国企上市是从单一所有制形式向混合所有制迈进的一大步,这不仅倒逼国企市场化经营,提高盈利动力,也让更多人有机会参股分红,老百姓可以把鸡蛋投进多个篮子里了,这是利大于弊的好事啊!”老同志恍然大悟,为紧跟潮流的“80后”竖起大拇指!
平欣常说,老同志要有大局意识,考虑国家发展稳定大业,这才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是老同志发挥正能量的体现!有时遇到老同志抱怨当下的不良现象,他又认真起来:“对于发展中的问题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我们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会有历史遗留下来的弊病,也会有经验上的不足,要讲求实际,找准路子,有问题就改,不怕歪门邪说。我们要对党和国家政策有信心,在思想上、行动上自觉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保持定力,坚定信心,埋头苦干,去争取胜利。”
面对年轻人,平日里干练的平欣却忍不住多念叨几句,“年轻人要趁着大好时光多读书,扎扎实实学些东西,要读《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著作的原文,也要学习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特别是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结合实际好好体会,好好思考,好好践行。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阅历,这是一个人成才不可缺少的两大因素”。“老同志带得好,年轻人才能进步快!”他鼓励老同志要以身作则,搞好传帮带,及时把工作经验、学习心得和年轻同志分享,与年轻干部共融共长。
86岁的平欣,一个正能量的传播者,他始终以阳光的心态带动身边人,一身正气,能量满满,用自己不老的心,书写着新时代一名离休干部的奉献之歌。
支部的火车头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平欣是农业农村部离退休干部局万寿路活动站党总支原第二党支部书记,2019年10月集中换届前,在部机关24个离退休干部支部中,平欣是唯一一个离休干部担任支部书记。2016年,任期届满、83岁高龄的平欣主动提出让贤。谁知,他的想法刚一表达出来,二支部的老同志纷纷找到党总支,一致认为:平书记虽然年岁高,但身体尚好、理论水平高、党性原则强,希望他再干一届。面对广大党员的执意挽留,党总支进行专题研究,并多次与平欣进行沟通交流,使其也感到民意的难能可贵,同意继续参选并全票当选。

在开展支部工作方面,他有自己的一套想法:“离退休干部党员和在职干部党员的管理有什么区别?只有搞清楚这个问题,转换好这个角色,才能做好支部工作。相较于在职干部党员的制度化管理,离退休干部党员要重视教育引导,增强他们的大局意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传达理论政策时,首先自己要弄清楚,明确目标、问题、方向、措施,结合实际,突出重点。再就是,人老了总有需要别人帮助的地方,因此要鼓励同志之间互相关心爱护。”
理论学习上,平欣总是一丝不苟、严肃认真地完成规定动作,以坦荡的言行捍卫党组织的形象。为了强化学习效果,他与本支部的赵明、王玉芝等离休老同志结成理论学习小组,坚持先学一步、学深学实,在支部会上传达党的大政方针,极大激发了老同志参与组织学习的积极性。有一次,他受邀参加站里的宣讲活动,他花了好几个夜晚,认真查阅资料,针对我国海洋战略撰写了《我们应该知道的南海》。不料宣讲前,他因病住院,为了不影响活动,他拔了吊瓶赶回站里,带病为老同志做了一场精彩的宣讲,感动了全场的老同志。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在面对组织交办的任务时,他总是不讲条件、不计得失、不打折扣,这就是一名离休干部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
生活中有一句“老不管小,越过越好”的老话,意思是老人要想生活幸福,年轻人的事少管。但在二支部,却形成了“老也管小,大家都好”的和谐场面。在服务老同志方面,作为支部书记,平欣自觉放下离休干部身份,把自己摆到为老同志服务的位置:有人生病住院必须到医院探视看望,重大节日必须上门慰问,遇到变故必须排忧解难,家中出现问题必须入户了解,缺席组织活动必须问明缘由,老同志离世必须送最后一程……“六个必须”,从情感上实现了老同志们的无缝衔接,连通了为老服务的“最后100米”。
他身体力行,与91岁长年卧病在床的陈锟结成帮扶对子,定期跟陈老的家人保持沟通,只要一有时间就和副书记李振华前去探望。二支部有一位老同志身患疾病,意志消沉,一度有轻生的念头,平欣上门鼓励她及时就医,安排支部委员王晓地定期上门进行心理疏导,劝说该同志积极接受治疗,最终老同志得到救治。他说:“同志之间就应该互相爱护,作为支部书记,我是代表组织去看望老同志,表达组织对大家的关心关爱,老同志感受到组织的温暖,自然也就心情敞亮,我们支部的凝聚力也能变强。”在平欣的带动下,二支部结成了9对帮扶对子,志愿帮扶成为支部与老同志的连心桥。
平欣常说,支部书记当好“三大员”是新时代做好老干部党建的新要求:当好宣传员,举旗定向,颂党恩跟党走;当好协调员,把代管和直管、离休和退休干部拧成一股绳,共唱和谐曲;当好服务员,经营好、管理好新时代党建的“责任田”……“三大员”的实践,让平欣成为了老同志心中的一面旗帜,所在支部2016年被评为“先进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型党支部”,2017年被评为“志愿帮扶工作先进集体”,2018年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事业是梦想的寄托,家庭是身心的归属。“80后”的平欣不仅工作做得出色,在家里更是一位好丈夫、好父亲。平欣的老伴儿长年卧病在床,他尽心尽力照顾老伴儿近20年,赶上支部活动时,他天不亮就起床,提前做好饭菜,收拾妥当后赶去站里。面对生活的磨难,他说:“要以乐观心态坦然处之,发牢骚只会带来更多的负能量,要把困难看作是对身体和心态的磨炼。”
这就是平欣,一名忠诚热血的共产党员,一个不忘初心的追梦人,一名永不落伍、永不服输的离休干部,他用行动诠释家国情怀,践行“三农”初心,续写人生华章!
(通讯员:王如龙 王秀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