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每当耳边响起这首优美动听、满怀深情的歌曲时,心中不由就升腾起一种难以言表的情怀!
我今年66岁了,几乎是伴随着共和国的脚步走到了今天。从牙牙学语到青壮年,又到今天的退休赋闲,见证了共和国从满目疮痍、贫穷落后到成为令世界瞩目的经济强国的沧桑巨变!“我是中国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心中也自然而然地流淌出那首歌颂祖国的赞歌!
我的老家在山东青州的西南山区,过去是个贫瘠的小山村。在旧中国,我们家是典型的无产阶级,“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自我父亲那辈往上五代都给财主家放羊,过着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日子,尝尽了世间的酸辣苦涩。听老辈儿人讲,还有更为悲惨的事:那是1935年,在老家的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我爷爷、奶奶领着四个未成年的儿子就闯了“关东”,那年我父亲刚刚4岁。在东北待了两年,家中的经济状况并没有好转,依然是生活无着落,吃了上顿没下顿。1937年,日本鬼子侵略中国,东北沦陷,老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无奈,这年的冬天,我的爷爷奶奶又领着4个儿子一路讨饭回山东老家。在路上,先是三大爷冻饿而死,草草掩埋扔在了半路上。没多久,奶奶又病倒,因无钱医治很快也病逝了。可奶奶是我们这个家的女主人,爷爷是断不能把她扔在半路上的,一定要把她带回老家落叶归根!想是想,但没钱雇人或雇车运送奶奶的遗体怎么办?于是,爷爷就想了个很残忍的办法,把奶奶的遗体在露天冻成冰坨,然后请人把遗体锯成两截,用一副箩筐,这头放上奶奶的遗体,另一头担着杂物和年幼的父亲,两个仅十来岁的大爷跟着,一路风餐露宿、长途跋涉,走了一千多公里回到了老家。回到家时,已是1938年,春节也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把奶奶的遗体掩埋后,爷爷他们又过起了给财主放羊的日子……这些听起来像是一个耸人听闻的故事,可它却是真实的发生在我们家的事儿。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直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们国家依然是一清二白、百废待兴,工农业基础相当薄弱,祖国各地到处都充斥着“洋火、洋烟、洋油、洋车子”等的物品,农业,刀耕火种的现象还很普遍。我的老家在山区,更是全国那类最落后的地方。
记得是1957年,我三岁,跟随父母回老家探亲(父亲1945年参加解放军,后转业到地方),虽相距50多公里,但颇费脚力,坐一段公交车后还有十几里的山路要走。父亲用自造的木质婴儿车推着仅几个月大的二弟,母亲则拉着我走在崎岖的山路上。一路上,婴儿车的小木轮不停的发出吱吱呀呀的声音;头上顶着毒辣的太阳,像是要把身上的油全烤出来一般;脚下的小路坑洼不平,还有很多小石子,不小心踩上,把脚咯的生疼、不时又踢到它,脚都碰出血来……就这样在母亲的牵领下一路上跌跌撞撞,走了好几个小时才到爷爷家。那时老家没有电,一到晚上,山村到处漆黑一片,只有屋里用纸捻点着的小碗油灯发出一点儿昏暗的光亮。事情虽然过去60多年,但给我留下的印象太深了!每当回忆起来,这个场景就从脑海里涌现出来,仿佛刚刚眼前发生的一般。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到如今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辉煌成就,我的老家和我的家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1974年参加工作来到中国农科院烟草研究所,直到退休40多年的时间,在党的培养教育下,我从一个普通工人成长为一名处级党员领导干部。我的家庭也随着研究所各项工作的飞速发展有了显著变化。我和儿子都有了自己的住房,还购置了小轿车。退休以后,我开始照顾下一代,聪明伶俐的小孙女每日绕欢膝下,闲暇之余,我经常参与一些社会公益活动,争取为国家多做些有益的事儿……我的家庭和谐、幸福、美满!我真正尝到了共和国飞速发展的甜头!
我的老家,那过去的穷山村也彻底摆脱了贫穷落后的状态。平坦的大公路直通村口,村内的小路也都成了水泥路,有好几个族内兄弟自己盖起了小楼,很多家庭也都有了自己的小汽车。过去连“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和土豆烧牛肉”——人们曾向往的共产主义生活——都不敢奢望的穷山村,如今也跟上了祖国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华儿女踏上了实现民族复兴梦想的伟大征程。中国的精彩如同润物细无声的春雨,赢得了世界的温柔相待:港珠澳大桥、复兴号、5G通讯等,编织起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现在的共和国,在我心中是一首一首扣人心弦的歌。祖国的歌,有屈辱,有悲壮,有奋斗的足迹,也有不屈的精神。祖国的歌千姿百态,昂扬而激人奋发,她的歌声中,讲述着那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如今,我们唱着希望与自信的歌,与祖国继续前进!
(中国农科院烟草研究所 孙勇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