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机构  >   离退休干部局  >  《老干部园地》期刊  >  2020年  >  2020年第04期

试论饮食养生

日期:2020-09-16 作者: 来源: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 【字号: 打印本页
  

试论饮食养生

/赵合句

  联合国卫生组织倡导打好四大健康基石,即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这里就“合理饮食”问题,谈谈我的认识和体会,供养生者们参考。

  一、古代饮食养生观

  《汉书·郦食其传》说:民以食为天。中华民族饮食养生保健的历史源远流长。据《淮南子·修务训》记载,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

  中医经典《黄帝内经》对饮食养生和饮食治疗作了较为系统的论述,强调了饮食要有节制、五味应该调和,指出了违背饮食宜和忌的原则对人体造成危害。此外,还提出了饮食调理和饮食卫生等方面的具体方法,从而为后世的饮食养生理论与应用奠定了基础。

  孔子亦很注意饮食养生,在《尔雅翼》中记载,春秋战国时期有一种“芍酱”食品,有保健和防止食物中毒的功效,孔子最爱吃,并说:不得其酱不食。《尔雅翼》在白芍条下作了说明:其根可以合五脏、制食毒。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医养生注重精、气、神,“精和繁体的“氣”字里都有个“米”,人就靠着水谷来养精气的。正如《老老恒言》又名《养生随笔》书中所说:“精氣二字俱从米,是精氣又必资乎米”,半天不吃饭,气就不足了。

  《灵枢·五味一篇》又曰: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

  诸葛亮六出祁山,“出师未捷身先死,卒年才54岁。那时司马懿感慨地说:孔明食少事繁,其能久乎?指出了诸葛亮活不久的原因是吃得少,营养不足;事情繁多,操心费力。我们从诸葛亮的早逝,可引出一条很平常的道理:若不注意日常的饮食养生,就会缩短寿命。

  二、现代饮食健康典型事例

  (一)不吃蔬菜得癌症

  湖北省金湖农场的张师傅,前些年因患结肠癌而离开人间,我们得知情况后特地前去看望。该场“退休办”的人员疑问道:“他一家人不喜欢吃小菜(蔬菜),是否与此有关?回想他当时的状况,身体很胖,体重八、九十公斤。再看他的妻子,大腹便便,腰围达一米多。原来他们一家人都很喜欢吃肉食,而把蔬菜看成小菜,平时吃得很少,于是营养过剩,体内垃圾不能很快排出,以致诱发癌症丧命。

  (二)多喝排骨汤得心脏病

  武汉市某工厂的李师傅一家,特别喜欢吃莲藕排骨汤。这是一道美味可口的食物,武汉人最爱吃。他们几乎把排骨汤当饭吃。但是这种汤食含脂肪多,晚上放到冰箱里,第二天早上就见到汤面上白腻腻的一层厚油。由于他们吃得一次饭太多,油脂过多堵塞了血管,以致李师傅因心脏缺血而去世。

  (三)常吃精食得便秘

  湖北省某研究所的研究员李某,退休后总觉得吃好是一种享受,但因牙齿不好,吃粗食难于咀嚼吞咽,于是就经常吃精细食物,几年后经常发生便秘,吃药也无济于事。前几年的一天,他大便排不出来很是难受,于是他拼命使劲,结果肠子破裂出血,结束了生命,这真是悲剧啊!

  看到这些典型病例我感慨很多。困难时期被饿死的多,现在小康社会被“撑死”的多。如何吃已不再是一个人的生活小事,而是关系到民族健康、社会和谐的大事。吃已不再是随心所欲的个人行为,而是接受营养科学指导的社会行为,所以要学习一些饮食知识。被称为医学之父的希波克拉底(公元前460—357年)曾说过:不了解食物的人怎能知悉疾病?坎贝尔博士在所著《中国健康调查报告》一书中说:长期大量地滥用某种物质,身体就会丧失了对这种物质利用效率的精细调节能力,这是生物学的一种铁律。

  三、饮食养生重清淡

  (一)文献考究。

  汉代大哲学家王充在《论衡》中写道:“欲得长生,肠中常清;欲得不死,肠中无渣。”1908年俄罗斯科学家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梅契尼可夫提出健肠长寿理论。

  70多年前日本东京大学代田博士也提出健肠长寿理念。

  许多研究表明,体内代谢废物或者说体内垃圾不能顺利排出,是许多病变及衰老的基础。我们保健的重点从“补不足”转向“泄有余”。这与中医的传统养生理念“六腑以通为补”,“若要长生,肠中常清;若要不死,肠中无渣”是一致的。

  人体所需营养成分99%都是经过胃消化、肠道吸收到达人体各器官组织,80%的人体废物及毒素通过肠道排出。人体衰老50%取决于大脑,50%取决于肠道。

  一般成年人体内有35千克垃圾。德国医学家解剖280具尸体,240具有宿便。英国医学家从一死者肠道取出10千克宿便,所以人们常说:一日不排便,胜抽三包烟

  现代人每天约有612克毒素进入身体,共计有400多种,主要毒素是高血脂和自由基。肠癌日趋年轻化,2008年癌症死亡高达204/10万,2009年统计,我国大肠肿瘤发病率,每年新发人数13万~16万人,最近20年,发病率平均每年增加2%。

  (二)喝水清肠

  “灌肠法在孙思邈所著的《伤寒论》一书中已有叙述,可见中医学早已认识到人体肠道疾病的危害及排毒方法。

  现代的国内国外养生者也注重这一排毒方法,一些通过洗肠的办法来解决。

  但一般人难以做到。再说年老体弱之人也不宜洗肠,容易虚脱从而出现危险。我在“洗肠”“摩腹”的基础上略加改进,采用早晨喝一大碗温水(约250毫升)而后躺在床上摩腹洗肠。即两手重叠,以肚脐为中心,从小到大,再从大到小,先左旋按摩10圈,再右旋按摩10圈,这叫一个回合,起码做10个回合,或者按摩5分钟以上。然后再按摩脸部和头部,时间约30分钟以上。我一直坚持喝水清肠,效果很好,身体健康。

  20148月,亲朋好友为我举办寿宴,要我讲话唱歌。一位40多岁的女同志笑道:他有80岁,鬼才相信!同年10月,单位组织退休职工到中南医院体检,一位医生对我说:你的年龄填错了吧?我说没有填错,我今年是80岁了。他就说:这样看来,你的生理年龄比实际年龄至少要小10岁以上!这位医生的说法是较为实际的。

  我即将过“米寿(88岁),

  我还要争取过“茶”寿(108岁)。我曾写诗一首:

米是民食大于天,我活米寿谢农爷。

坚持养生争茶寿,健康中国耀世界。

  

(作者系中国农科院油料研究所退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