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机构  >   离退休干部局  >  《老干部园地》期刊  >  2019年  >  2019年第04期

从衣食住行看新中国70年来的变化

日期:2019-10-28 作者:全国农技中心退休干部 廖琴 来源:离退休干部局 【字号: 打印本页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的“东亚病夫”发展到今天,在科技、工农业、国防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在许多领域走到了世界前列,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冲破了多年的禁锢,人们的思想更加解放,社会活力得到充分释放,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发展,我国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社会面貌和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创造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奇迹。作为一名经历了伟大历程的老同志,感触尤甚,我就从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谈谈自己的切身感受:

  先从衣着说起。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经历了多年战乱,到处满目疮痍,所以各种物资奇缺,人民生活困难。当时国家实行计划经济,基本上所有的轻工业产品都要凭票供应,穿衣用的棉布也不例外。由于布票供应不足,我们家一直过着“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日子。特别是三年困难时期,每人供应的票量减少,连买双袜子都成了难题。实在没法,母亲便买来手绢,拼接起来给我和妹妹做内衣和袜子。有一年春节,父亲用辛苦加班赚的钱,托熟人买了十几条长格子围脖,用围脖给妹妹做了件上衣,给其他孩子做了新裤子。那年除夕夜全家人都兴高采烈,妹妹更是兴奋得穿着新衣服在床上又蹦又跳,她欢呼雀跃的样子令我至今难忘。

  改革开放初期,形势有了很大好转,但还是延续着老习惯,衣服不破不扔。1983年,我大学毕业的第二年,一位大学同学到北京出差,顺道来看望我。我兴冲冲地从办公楼跑到单位大门口迎接,没想到她见面后第一句话就问我:“你怎么还穿着上大学的那身旧衣服?”我愕然道:“这衣服没破啊!”她笑着说:“现在谁还把衣服穿破了才扔啊?”一句话点醒梦中人!是啊,现在谁还需要“缝缝补补又三年”?人们手头宽裕了,“的确良”、人造棉可以免票买到了,服装不再是蓝、灰、黑这几种单调的颜色,花色样式也多了起来。

  再看今天,更是四季服装齐全,花样不断翻新,各种场合穿什么衣服都有区别讲究,哪家衣柜都是琳琅满目,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啊!

  说到吃,我更有体会。困难时期“饿肚子、瓜菜代”的年代我经历过,清汤寡水、肚子空空、火烧火燎的感觉真是难受,整个人都感觉饿得软瘫了。到上世纪70年代,境况有了一定好转,但还是不够丰富,那时人们买猪肉都尽量挑肥膘多的,为的是能多炼些油,因为那时肚里缺油水啊!

  1982年大学毕业后,我从福建分配到北京,那时虽已告别吃不饱的年代,但最难以适应的还是吃。副食凭本、粮食定量,每月29斤口粮,只有6斤大米,其余都是粗粮和白面。后来我婆婆来北京,作为地道南方人,她更是吃不惯粗粮面食,只好从南方买米托运到北京。冬天也难熬,蔬菜基本是白菜、萝卜、土豆“老三样”,很难吃上新鲜蔬菜。

  如今是想吃什么有什么,反季节蔬菜、南北方水果应有尽有,不想自己做饭就点个外卖,或去趟馆子消费一把。人们不仅要吃饱,还要吃好,更讲究吃得科学、营养、安全,很多人吃多了还要节食、还要减肥,这也算是时代发展的“副产品”吧?

  再说住。上中学时,我曾经住在狭窄的阁楼上,冬冷夏热,很多地方都直不起腰。来北京工作之后,单位分了两居的住房,但三代五口人住在小单元房里,实在拮据,有时早上起来抢厕所,排队洗刷,很是不方便。上世纪90年代之后,从城市到乡村建设发展迅速,住房紧张问题极大地缓解,基本实现居者有其屋,我们家的居住条件也大大改善。前年回老家,看到亲朋好友不仅住房宽敞,而且屋内摆设家具电器一应俱全,非常时尚,一点不比西方发达国家的差,真是变化太大了!

  最后说说行。1956年父亲从部队退役,我们举家从山西迁回原籍福建龙岩。那时候龙岩不通火车,一路上走走停停,又是火车又是汽车,也不知道换了多少趟,竟然走了十几天才到。1982年我到农业部工作后第一次出差,是去辽宁熊岳的省果树所开会。傍晚从北京坐火车出发,下半夜到熊岳站下车。所里派人雇了一辆驴车把我们一行三人晃晃悠悠拉到驻地。我是有生第一次坐驴车,可能现在部里很多年轻人闻所未闻吧?1983年我去浙江衢州开会,因为是头一天临时决定去的,没有买到火车票,次日去北京站排队,等了一张退订的站票,就这样一直站了十几个小时,到南京才等到座位。那时候火车票紧张,部办公厅专门设置订票处,有时候还是一票难求啊!很多业务会议不敢在北京开,因为会后的返程票太难解决了。

  每年春运更是难忘的回忆!记得1986年,我带女儿在福建老家过完春节,返京途中在三明市换车。正值春运高峰,福建到北京仅有的一趟列车已大大超员,我和女儿在站台上怎么也挤不上去,面对这仅仅停留几分钟的过路车我心急如焚。这时一名工作人员刚把几位旅客硬推进车厢门,又走到我们跟前,他迅速地抱起我女儿从窗口塞进去,又把我和行李从窗口托进车厢,刚刚站稳,列车就启动了。至此我长舒一口气,心里默默念叨“三明不愧是全国文明城市,好人就是多啊!”

  再看如今,我国高铁网迅速完善、复兴号飞驰神州,时空距离极大缩短,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14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北京到老家龙岩已有直达火车,时间也大大缩短,我们的生活因交通便捷而变得更有滋味,幸福指数大大提高。

  70年的沧桑巨变,这四点仅是亿万国人生活中的一个小小缩影,却彰显着祖国在一天天强大。回首70年,我们每一步都充满苦难和艰辛,但是却走得气势磅礴!70年的积累,让曾经满目疮痍的中国大地换了人间!展望未来,我们更加信心满怀!我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定能圆梦。我为伟大的党、为可爱的祖国妈妈而自豪,而骄傲!

 

(全国农技中心退休干部 廖琴)